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的比重達到19.8%,略微超過美國的19.4%。長期躋身第一世界的美國經濟遭受金融危機重挫之后仍不甘落后,奧巴馬高調宣布美國要重回制造業時代。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從虛擬經濟重新回歸實體經濟,更多的生產制造環節留在美國,以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從2011年下半年陸續發布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在這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這也是國內外向型家電模具和塑料制品企業訂單削減的原因之一,更有甚者,原計劃產業轉移投資到中國內地的制造業項目也開始回歸美國。
進入2012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五個堅持”,放在首位的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分析指出:陷入后危機時代的中國制造業將迎來發展良機,融資困局將被打破,融資環境、發展環境將得到改善。歐美債務危機無疑將帶來歐美市場需求減弱,加之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外向型企業將面臨空前的轉型壓力。目前的房地產泡沫風險已經給我國經濟拉響警報,“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必須依托新興產業發展的良機,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大量投向虛擬經濟的民間資本應該而且必須重回實體經濟時代,重回制造業基本盤,夯實經濟基礎,繼續深入推動工業化進程。
而中國也開始反思近年來過度推進城市化、服務業、虛擬經濟,必須重回依托制造業的主體經濟軌道。新的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新的信貸政策及財政扶持將向中小企業傾斜,民間資本投向家電實體經濟,有望破解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以及稅收負擔重、杠桿率過低等經營困局,給小家電制造企業帶來福音。
期待六大新政提振家電產業內需市場
2011年,國內家電消費環境為政策所左右的態勢十分明顯,隨著年底三大政策的逐步退出,家電板塊結束上漲趨勢,走勢明顯弱于大盤。商務部正在醞釀新的內需提振計劃,以在未來幾年繼續提供相關刺激政策。
當前,支撐家電剛性需求增長的因素依然存在。首先,兩年來政府保障房的開工總數量超過2000萬套,“十二五”期間還將有3000萬套,這一市場帶來的家電新增需求是以前沒有的。其次,全國的城鎮化進程還在進一步加快。未來城鎮每年會增加800萬到1000萬戶家庭。此外,還應該看到結婚潮的延續。從1986年到1991年是中國人口的最后一個生育高峰,1200人群步入適婚年齡段。這對于高端家電的消費拉動非常明顯。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彩電、冰箱、洗衣機與空調等主要家電的百戶擁有量已經接近或超過100臺。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拉動內需政策的出現,極大地撬動了三四級市場的消費潛能與意識。以冰箱為例,近3年來農村居民的百戶擁有量提升了19臺,這是平常年代的4倍速度。
除了城市的更新換代,三四級市場的消費者還屬于基本型產品的普及階段,因此通過豐富完善的銷售網絡、更便利的支付渠道、更加低廉的價格與更周到的售后服務才是持續撬動三四級市場消費者錢袋子的利器。 |